命有所不从,干脆按照原计划行动。
刘师长知道,国民党内部有关和平与战争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汪精卫、何应钦之流甚至悲观地认为,再战必亡,干脆割地赔款,求得一时苟安;以李宗仁为首的大多数将领力主跟小日本决一死战,形成了在战争与和平的争论中各执一词的局面。蒋委员长认为共产党才是国民政府的心头大患,表面上迫于民众的压力,实现国共合作,实际上对共产党仍然耿耿于怀。刘师长人微言轻,甚至在国民政府里根本没有发言权,惟有服从命令、火线撤军,对抗国防部命令的下场将会很惨。
但是刘师长也不会善罢甘休,他将少量部队部署在黄河岸边,骚扰对岸敌人,转移敌人的视线,分散敌人的精力,减轻郭团长正面迎敌的压力。其余的部队从黄河岸边撤离,撤离前准备了一些给养物资,一旦有机会就运过黄河,补充郭团长的部队。
部队刚踏上回程的路,迎面碰见了十二能率领的凤栖城以及周围村庄自愿组织起来的民团,老百姓清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他们抬着猪羊来慰问抗日的部队,看见部队不战而退,十二能有些疑惑,向前质问刘师长:“为什么临阵逃脱”
刘师长无奈,只得拿出国防部的命令让十二能过目,十二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