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世界演义 > 正文 第十四章 《吠陀》
质原素──水。梨俱吠陀第10卷第82曲造物者颂中的观点是这种对立的二元论的典型例子:
    先于苍天,先于大地,
    先于诸天,先于非天;
    是何胎藏,水先承受,
    复有万神,于中显现
    尔等不知,彼造群生,
    另有一物,在尔身中。
    这首神曲的作者是地有子仙人。这位仙人一方面说,造物者大神生主先于天地、先于神与非神而存在,意指宇宙本体无始无终,绝对唯一;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万有起源于水,而不是起源于抽象的造物者神,说“是何胎藏,水先承受”。此中“胎藏”即胚胎或胎。这是宇宙之胎、万神之胎、众生之胎、亦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出生处。这个奇妙的造化之胎,最初怀在“水”里,由水孕育成熟。“水先承受”暗示水为万物本原。由于第一个见解与第二个见解矛盾,另一位吠陀哲学家生主子仙人在同卷的第121曲提出万物之主究竟是神还是非神的质疑。这种矛盾反映梨俱吠陀哲学家在本体论问题上正徘徊于精神第一性与物质第一性两种观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