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两根上面增加了额外的标识。这代表它内部装的东西和没有标识的不同。
杨晨拿起一根有标识的“手电筒”打开,从二氧化硅粉末的蜂窝状结构中,提取了一点点气体送入分析仪中,得到了让他满意点头的结果:
“滴样品分析完毕,物质成分:氦三,纯度:98.13”
同时他拿起没有标识的“手电筒”打开,依样画葫芦,结果则是:“物质成分:氘,纯度96.52”
“很好。”听着分析结果,杨晨收起两根“手电筒”,剩下两根则直接打开腰部两侧的装甲盖,将两根“手电筒”插入燃料添加槽中。
很快,检测到燃料添加的反应堆控制芯片,向中央智能系统中发送了一个信号,中央智能系统马上反应过来:
“滴,检测到反应堆有燃料添加,当前能源储备:98.12。”
没错,这板砖就是杨晨特别设计的氦三、氘存储燃料块。燃料块以纳米尺度蜂窝状石墨粉末压缩形成,通过纳米尺度的蜂窝空洞吸附氦三和氘,以此来存储氦三和氘燃料。
这仅仅只是临时的方案。毕竟为了做到这一点,杨晨不得不在粒子矩阵中加入了物质提取后产物物质形态改变的功能,这大大增加了物质提取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