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来自日本、英国、澳洲以及香港本地的地产公司也毫不示弱,纷纷参与竞争。总数超过三十家,而且不乏国际知名的建筑公司,在香港、在海外,都有非常耀眼的业绩。
当时李家诚的长江实业,市值仅五亿港币,在这三十多家地产商中,属于是小不点儿,小虾米,几乎没有中标的可能。
要知道当时,置地仅在香港一地资产就高达八十亿港币,而且海外还拥有大量的资产。长江实业跟它相比,就像是侏儒跟巨人的差别。
不过李家诚并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长江实业能够中标,那么就可以扬名天下,成为香港地产商中最知名的那家,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大有助益。因此他绞尽脑汁,想办法中标,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让他找到了机会。
李家诚通过搜集的信息发现,香港地铁公司与港府达成协议,地铁公司必须耗资六亿港元购地铁站的地皮。这笔钱对于地铁公司而言,绝对是一笔巨款,因此它迫切需要资金能够快速回笼。
而香港一般地产公司对于兴建的商业大厦、写字楼等,一般都是只租不售。因为大家都知道,像这类物业就是下金蛋的鸡,当然要细水长流。为一时利益,杀鸡取卵,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