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医院的一整天,宋澈在处理完乐绍成的治疗方案之后,就泡在院长办公室里,和潘喜成商讨着联合创办中医大学的事宜。
其实也没什么可商讨的了。
潘喜成的态度很明确,只提供实习岗位,至于招生培训等工作,宋澈自己搞定。
潘喜成能够这么爽快的同意合作办学,无非是看中上头领导正全力支持中医的振兴发展,给今后诸如埃博拉等潜在的传染病大流行做足应对准备。
但是他又担心宋大圣什么时候又心血来潮挖个大坑,于是提出了一系列的免责条款,尽量把风险转嫁给宋澈一个人承担。
宋澈自然理解他的小心思,也没指望潘喜成能出多大的力,这项计划,主要能借助到京城医院的招牌就很足够了。
“其实我一直觉得,中医圈子里能多一些像宋澈你这样的有识之士,中医也不至于衰败到如今的境况。”潘喜成感慨道。
他虽然不是中医专业人世,但对中医行业的弊端看得很透彻。
除了有太多白夜生这种徒有虚名的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另一个大问题,就是中医们的“技术壁垒”。
中医是一门很讲究经验的学科。
大部分的技术手段,无法套用公式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