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医在战国以前,之于巫觋之手,医、巫不分,巫就是医,医就是巫,故医字从巫而作毉者,又恒以巫医为称。
是巫本掌握有医药知识,并常采药以用,特以舞姿降神的形态祈福消灾,为人治病。巫祝治病,在古代,并不完全是消极,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以巫术为手段治疗,并非没有积极作用和效果。
问明病由后,巫师向鬼神祝祷,并对病人施以催眠、暗示和激发等手段,使病人相信自己的病是由于特定的鬼神作祟,在巫师象征性地祈求某神的原谅或驱使某鬼遁逃的过程中,病人内在的防御机能便被充分的诱发出来。
这也就是素问所谓移精变气,与此同时,因生病而产生的忧郁、恐惧心理也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排解。对于心理障碍性疾病和一些小病症,巫术疗法往往比较灵验,但对于大疾病和沉疴,巫术疗法则难以见效。”
相传春秋之时,巫医正式分家,从此巫师不再承担治病救人的职责,只是问求鬼神,占卜吉凶。而大夫郎中,也不在求神问鬼,只负责救死扶伤,悬壶济世。
巫医是一个具有两重身份的人。既能交通鬼神,又兼及医药,是比一般巫师更专门于医药的人物。
殷周时期的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