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指专门诬陷好人的人,鸠夺鹊巢便也是指鸠性拙,不善筑巢等等,在这样的不良暗示下,把两者混为一属,似乎又情有可原。
历史记载,当年吕不韦被秦王赐死之时,他就是喝了鸩酒,据说鸩是一种鸟,羽毛有毒,足以致命,所以文言文里下毒常叫做“鸩”。但现代的生物学里似乎没见过鸩这种鸟的记载。我看的作品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数它了。
屈原作品里出现了鸩鸟,有人认为他在文章中”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鸩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是说屈原看见有女戎国的美女,便托鸩鸟为媒,鸩鸟不肯并且远离了他。
接着他又想托雄鸩为媒,但却”心犹豫狐疑”。其实这个解释有些一相情愿。鸩鸟并不能成为媒鸟,李商隐诗”青雀如何鸩鸟媒”显然是继承了屈原的用意,不过想想也对,连鸩鸟也可以托之为媒,就可以推测相思之毒已是深入骨髓了。有学者研究考证,”余令鸩为媒兮”除了表达屈原的思想外,还反映了古代捕鸟的一种方法,即以鸟引鸟捕之。
晋朝的学者潘安仁曾经注云:”媒者,少养雉子,长而狎人,能招引野雉。”至今在长江三峡地区,仍有人沿用养活鸟以为媒招引野鸟来捕之的古老捕鸟方法。
禹步另有一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