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编剧都会忽略台词的力量,一方面是忽略台词对剧情的烘托和铺垫,编剧往往会用大量台词作为转场或者铺垫空白使用,让台词变得了无生趣。在这方面,参考昆汀-塔伦蒂诺的话唠电影无疑是最佳范例,其中以“低俗”为最,表面看来那些啰嗦的台词没有任何意义,他们甚至在讨论麦当劳汉堡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叫法,但这些对话都会在后文继续被提及,不仅古怪风趣,而且有章可循,并且贯彻始终,台词的铺垫与剪辑的技巧相映成趣,制造出截然不同的观影体验,并对剧情起到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则是忽略台词对角色塑造的作用,编剧往往会偷懒,寄希望于由演员来完成这一工作,尤其是在方法派演技盛行的好莱坞,即使没有台词,演员也会根据剧情和角色进行自我解读,然后赋予台词意义,但编剧却丢失了台词和角色本身的依托。在这方面,伍迪-艾伦的话唠电影则是个中典范,以“安妮-霍尔”为例,电影里的男主角和女主角那些看似没有任何意义的对话,其实都依托着他们各自的生活阶级、各自的精英教育、各自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有他们各自的人格、形象和个性,喋喋不休的话语成为了表演手段,在没有任何“方法派”表演的支撑之下,观众对于角色形象却无比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