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队。虽然如今已经分田到户,但名称还是沿用下来了。
曾文芳隶属上屋,华婶子隶属下屋,曾文婷则在中心屋。村里大多数男丁都是按辈分来取名,比如曾老爷子那一辈取“昌”字,曾老爷子叫曾昌安,曾文婷的爷爷叫曾昌平。
排下来的那一辈人取“国”字,如曾国生、曾国庆。再往下排,这是“文”字了,因为文字男女皆宜,所以村里不少女孩名字里都有“文”,比如文芳姐妹,文婷姐妹,还有曾文权的堂姐妹等。外面的人听起来,还以为这些人都是没有出五代的宗亲。其实,各屋都有部分宗亲迁居到别的地方,如曾文芳的两个伯公,分到一处漂亮的地主屋,就没在寨下村住了。
寨下村的村民,特别是上屋与中心屋、下屋之间,应是十代左右的远亲,早就可以通婚了。这也是华婶子会胡乱猜测曾文芳的原因。
此时,曾文理正在好友曾文胜家里。
“文理哥,文芳在家吗?怎么这段时间都没见过她?”
曾文权给曾文理倒了一杯茶,随意问了句。
曾文理端起茶水抿了一口,问:“你俩同班吗?”
“不是,她在(1)班,我在(2)班。”
“你们俩谁的成绩更好?”曾文理笑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