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是皇上讨伐陈国胜利后赐给其亡国之君陈叔宝的一个字:煬;国师顿感末日已临,小心翼翼。
“吾皇姓楊,楊以煬代之,去木而取火;左日下有笏,荐笏言于卿士。然笏无竹,此乃玉笏。日照玉笏,以火烤之。故皇上所见之人必定是……”
“是什么?”
“臣不敢说。”
“朕恕你无罪!”
“臣死罪。”
“朕赦免你九族之罪。”
“闻当年子建做七步诗: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臣以死谢罪!”皇上当朝已经赦免了他九族之罪,只得把此事一语带过。不过下朝后,国师请辞。
临下朝,还是给皇上带了一句话:“吾皇之杨乃木之杨,而炀乃火之炀,木生火。”炀为亡国之炀,木生火,预示着隋炀帝的命运与陈叔宝无异。只是隋炀帝不一定明白,因为这本身也是歧义的。这种只是最差的一种解释。隋炀帝不知道也是正常的,其他更加不敢明言了。
“朕闻御妹精于数理,今朝朕命国师为朕以字占卦,朕所书之字为煬,不知御妹当何测之?”
“民女不敢,不过他还言犹未尽,不知民女当讲不当讲,恳请吾皇恕罪!”
“讲吧,就当是两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