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出去的学生都向他行礼作别。
夫子是个四十来岁,身材略显瘦弱的文士,据说有秀才功名在身。罗眉山附近自古文风兴盛,像莲花台这样的小村庄,也凑钱请了这位夫子来教授村中孩童的课业。
只不过像孙立这么大的,已经是家中的好劳力,每日上午听夫子讲经,下午就要去忙农活了。
遇到成绩优异的得意门生,夫子自然是展颜微笑,说不定还会摸摸他的头,鼓励几句。
遇到那些顽劣不堪第一章 天生石人、不求上进的,夫子自然是板着脸丢几句严厉的督促。
孙立走过,搭手一拜,恭敬严谨道:“别过夫子。”
夫子点点头,一挥手让他过。
没有鼓励也没有督促。跟对待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孙立早就习以为常。
他在这莲花台村中,并不起眼,许多事情、许多目光,都会不经意的忽略了他。
可是孙立自己明白,自己决不是别人以为的那么普通。放眼望去的那一群孩童,自己跟他们是不一样的。
出了那五间茅舍的学馆,他信步往家走去。
身旁有一伙同学勾肩搭背:“三子,下午干什么?”
“无聊啊,夫子让看《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