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看不清楚。
十七帖的两幅残篇,一篇是邛竹杖帖,4行31字,一篇是诸从帖,6行53字。
两篇的载体尺牍还算完整,但是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好些个字根本辨别不清楚。
最后一幅兰亭集序共计327字。
不过京城博物馆保存的残篇,只有四分之一,从开头的“永和九年”到“一觞一咏”戛然而止。
说实话,看这四幅残篇的造型,都很像千百年前的书纸。
但究竟是真是假,周很难判断,他一没研究过王羲之的书法精妙,二没研究过书画落款、印章,三不是考古的行家。
四幅残篇放在眼前,只看出来确实很残破。
不过不管是真迹还是临摹,这些古本都应当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哪怕只是一件影印件,都有意义,至少可以从中观察到王羲之的运笔技巧。
“老师,我对写意画的研究大部分限于纸面总结,真正的评鉴要差很多。”周拿起一枚放大镜,近距离放大观看残篇上每一个字的字迹,“不过这些字迹,我多多少少可以评鉴出一番味道。”
樊政急道:“快说说看。”
周指着兰亭集序残篇其中的一个“之”字,道:“我通过总结书画的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