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与师长、与师兄弟、与其他亲人们之间,在情感的表达上,多少都显得有些过分尬演,不够生活化,不够自然。
对于这些时代烙印痕迹,陆亦轩也没办法让内地导演们一下子就转弯思想。
所以也没太多好指责地,算是认可了这两部作品。
反映对越自卫反击的《高山下的花环》,拍摄得很是激昂慷慨,浓浓主旋律味道,绝对算的上是当下国内导演们最拿手的影视剧创作氛围与套路。
再有另外的几部影片,题材各有不同,
有反映当下农村变革内容的,
有表达知青回城内容的,
有反馈工厂群体内容的,
拍摄风格都很符合当前时代的特色,
故事表现方面,仍是家长里短为主,为四化建设引领宣传教育意义为主,风格方面没什么大胆突破,没什么可多余评说。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一个结果,对陆亦轩而言,谈不上什么太大心理失落。
毕竟时代局限性就摆在那儿,想要让文艺领域的工作者们一下子跳跃式前进,跟上甚至超越香江影视界同行水准,那不现实。
整个行业的进步发展,那真的是需要时间与作品的不断积累,或许才有质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