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10年代,中国有几的代理律师费之类支出,公司肯定会包办。成果到手后企业还会给个人几千到几万不等的赏金
别嫌少,因为这个赏金针对的都是“除了可以作为一个专利的数据之外,实际上没有任何市场价值”的专利而言的。真有市场价值的专利,当然是另外一回事情了,要明车明马摊开了谈价钱。
而更加没本事的人,或者说完全不懂技术的工程师,就只好刷论文。相对刷专利的赚钱,刷论文就是完全赔钱的存在了。
比如省级期刊,一页的豆腐块,明码标价两千块,基本上内容不是太烂太离谱的话,都是塞了钱就肯定能发。
当然,人家期刊社不会留下把柄的,因为这两千块钱的名义是“排版费”。也就是说,发这种作者自己腆着脸上门求数据的论文时,是没有稿费的,还要倒找排版费,而且这个钱单位一般不给报销。
赔两千块钱买一个职称的硬杠指标虽然恶心,却比技术小白们找枪手捉刀刷专利便宜了一些,市场规律之下,倒是没让国家专利局忙得要死。
至于论文内容面子上能不能过得去,这个问题基本是不用担心的。因为工程总有独特性,哪怕是再常见技术的反复应用,也总能刷出论文来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