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久远,灵气也就越浓郁。
那些铜钱也遵循这种规律,康熙通宝上的灵气,要多过光绪通宝,毕竟早了二百年。而在清朝之后,比如民国银元什么的,便再也看不到灵气的影子了。
可是另外一些号称是唐宋元时期的瓷器书画,包括一方据说是米芾用过的砚台,看上去也都蛮精致,上面却是一点灵气都没有,又该怎么解释?
正闷头琢磨,忽然听到身后两个人在低声议论:
“……你是说,这条街上的古董大部分都是假的?不会吧?”
“怎么不会?九成九都是赝品,别忘了老哥我当年也吃过这碗饭。古玩这圈子,以前都是半真半假,现在技术也发达了,赝品可以做的比真品都真。刚才我为啥不让你买那块袁大头?九几年那会,市场上基本是真品;两千年的时候,一半以上袁大头是假的;到了现在,我敢说整个市场你再也找不出一块真的袁大头,你信不信?”
“造假这么猖狂,就没人管么?”
“谁来管?抓假烟假酒假药还抓不过来,文物造假又不至于闹出人命,官家才懒得理。要不怎么有些地方,造假文物都是整村整村的干,都形成产业了,也没人管。即使有人来查,我说这不是文物,是工艺品,你能把我咋样?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