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这诗正题在杜鹃画像附近空白处。
炎威太子看到“故作小红桃杏色”,便知他借此诗寓意杜鹃了。
杜鹃本与众女不同,却从不孤高自诩。无论身处贫寒还是富贵,她总能随流合式。只是不经意间。又总是突出凛寒“霜雪姿”来。今日把赏梅聚会办成这样,是少见的。往常这类聚会。不过是应酬权变罢了。
当几个太监应声上前牵起巨幅画卷,众人全部退到一边观看全图,便再说不出话来,要改动的话更是不敢出口。
全画虽是两人画的,却浑然天成。
众女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灵动自然。
甚至树上震下的雪粉、击落的梅花,都恰如其分地点缀其间,挪一分也嫌造作,更别说人了。
那图景,活化了当时情形。
这要怎么改?
若真要按她们自己想的满意模样改了去,这画就死板了。
秦嫣画技出众,欣赏水平自然不差,这一总揽,终于发现不对了:画中少女们都自然灵动,就算淘气耍小性、争强好胜的,也都娇憨任性的可爱,唯有她不同!
当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