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保持自己向前看齐的正确性。
“在这些低评分的引导下,不少观众对国产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绝观看国产影片,严重伤害了国内电影产业。”
恐怕这样的言论,比差评更加伤害电影产业吧?
对于某些电影来说,没有差评就不是烂片吗?取缔了那几个电影评分网站,以后网络上全是一片赞歌,就能证明不烂了吗?
无论哪个电影市场,都要承认观众有“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要承认观众有“打星评级”的权利,这都是一种选择。
看电影前去网络上面看看相关评分,看完电影后到网站上面写写评价,顺手给个分数,无论在北美,还是在太平洋对岸,都已成为不少互联网用户的观影习惯。
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上与友邻交流感受、分享观点,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观影体验,也解决了关于电影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无数人有弹有赞,给一星也给五星,就形成了电影评价的“大数据”。
偏激的、赌气的、找茬的人,肯定都会有,但样本量足够大,也能照见整体性的观感、多数人的态度了。
当然,就像有多少人喜欢就有多少人痛恨一样,在太平洋两岸也应该看到,开放的舆论场中,对电影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