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歌》,里面写得可惨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多么凄惨的环境。
江燃歪头打量着别具特色的灰瓦白墙、亭台玉树,“我记得我们语文老师当时说过,杜甫是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流落到成都时,在杜甫草堂写了200多首诗,都流落至此了,可是这草堂看起来也没有那么破嘛。”
杜甫草堂除了美丽的一片红墙之外,入目满是绿色,灰瓦白墙,没有华丽的装饰,却实实在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文人的傲骨。
但是,真的没有诗里写得那么惨=v=
段曜闻声,噗嗤一声笑了,“杜甫离开成都的时候,草堂就被毁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草堂,是后人修葺的。”
原来如此!
江燃点点头,跟着段曜一路去寻找杜甫当年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住过的茅屋,一路茂林修竹,空气清新,这样清幽的环境,真让人向往。
直到走到杜甫曾经居住过的茅屋,江燃突然就明白了,杜甫当年的居住环境和后人修葺的草堂,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
茅屋虽然面积比他想象中大,但是真的很昏暗,光线一点都不好,里面有杜甫曾经写作用的一张破旧小书桌。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就是从这样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