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稍做提拔,定是锦绣前程。
可就在纳吉的前一日,那位公子的祖父却突然病故。
按着孝道,那个府门三年内不能议婚嫁。和柳纤灵的亲事,自然是不了了之。
第二个相看好的公子,是位文臣之子。在上一界的科举中,考了中三甲进士。现在正在翰林院中跟着一群老学士们修书。若能同镇国公府连亲,被推举进内也是指日可待的事,前程同样是繁花似锦。
镇国公本是看不上文人的,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同意了。相比远嫁和亲,嫁个文人算什么事?
可就在两府换了庚帖后,竟有一名哭得梨花带雨的少女寻上了镇国公府,言说和柳纤灵议亲的那位公子早年已是议过一门亲事,所议的姑娘正是自己。
这位姑娘如今正是适嫁之龄,本定好六月初下大定,过了年完婚的。可因着那位公子的府门想攀镇国公府这门高亲,便把亲给退了。
这样的家风,这样的门庭,镇国公夫妇怎会将自家女儿嫁过去?
于是,这门亲事也黄了。
第三个相看好的公子是位侯门之子,门第不低。本人年方二十三,已是出任京知府之职。尚未娶亲,房中无侍妾,人长的相貌堂堂,一表人材,品行也是端正正派,为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