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雷同,具体得看后边大题。
翻到后一页,众人皆是一片安静。
套路化的三角函数和概率论暂且不提,从第三道立体几何开始,两人的解题思路非常相似。
数学老师硬着头皮解释:“这道立体几何题是求二面角,用‘函数法’解是最常见的,但是比较复杂,花费的时间多,还容易算错。”他上手比划了一下,“不过,要是用到辅助线,就能简化很多。基本的辅助线有五种添法,根据建立的坐标系不同,选择就更多……”
不需要进一步解释,大家都能看出来,纪凡和赵安的答题纸上,辅助线添了同一条,连坐标系的原点都选的同一个。
“不过,咱们班前几天刚讲过类似的题,所以这样做的同学倒也不止他们两个。”数学老师抹了把汗,“但是,再看这道解析几何……”
若说立体几何只是思路相近,那么解析几何简直是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只在于设未知量,一个设定了“a、b、c”,另一个设定了“x、y、z”,放在这种境况下,完全是欲盖弥彰的感觉。
众人沉默了。
事情好像并不是简单的“误会”,两张卷子的确非常雷同,在经验老道的教师看来,可以算是铁证如山。
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