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默辉抱着这几个疑问到了曾氏在京城的画室,来看他的后100幅作品。百度搜结果一看,很多3平方尺的宣纸都用吸铁石整齐地吸在画墙上,“老子出关”、“钟馗”、“达摩”等题材几乎和前100张没有什么两样,都是这几个人物造型来回组合。
按理说,真正的艺术品,其价值是不能按斤论两或按尺论寸来衡量的。如果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精心创作出来的作品,怎么可能像买布料一样的出售呢?
王默辉对曾氏这200幅画的内容和制作过程不满意,认为作品题材重复过多,就叫人拿了其中数十幅作品要求曾氏换一些新的题材。结果,几天时间,就换回了一批曾氏花卉和花鸟题材的作品。王默辉看后发现,全是临摹李苦禅的画,就要求重新再换,最后还是留下了十几张花卉作品。原准备用这些作品在大连办一个画展,结果没有办成。
1997年荣宝斋拍卖行在大连博览大酒店搞了一次拍卖活动,王默辉委托该酒店画廊经理在拍卖会现场门口,搞了一次曾氏作品寄卖,想通过拍卖会上的客人卖出去。当时这200幅画标了两个价格,一个是批发价3万元每张,另一个是零售价5万元每张。
荣宝斋负责人还问,曾氏的画怎么这么多?怎么像在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