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吃炉饽饽。”张氏说道。
张氏并没有把出锅的饽饽往屋里端,而是在灶下又加了一把柴禾,然后往大铁锅里倒了一些油。油很快就热了,张氏就从帘屉上拿起一个热腾腾的饽饽,将下面的叶子撕掉,然后把饽饽放进锅底的油里。
油不多,还没能没过饽饽。张氏用手将饽饽轻轻地一按,圆球状的饽饽就成了圆饼状,热油浸入大黄米面皮中。发出轻微的滋滋声。张氏这才将饽饽往旁边一滑,饽饽就牢牢地固定在锅壁上。接着她又拿了一个饽饽,如法炮制。
这就是炉饽饽,要将被按压成饼状的饽饽的两面都用油煎的焦黄,才算完成。之所以叫炉,而不叫煎,也许是因为不需要太多的油的缘故。炉出来的饽饽,比起蒸熟的饽饽。又是另一番风味。
庄户人家,油也是精贵的玩意儿,就是用的油不多,好些人家也是舍不得炉饽饽的。所以炉饽饽在很少吃到油水的小孩子们的眼里,是冬天难得的美食。连蔓儿就看到过村里一个几岁的娃娃,跟在亲娘的身后,扯着亲娘的衣裳角。一声声地哀求,就是为了吃一顿炉饽饽。
连家现在每天都有进项。张氏自然不会舍不得放油。
赵氏也没闲着,她正将削好皮的土豆切丝。旁边的碟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