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先不说他对120mm穿甲弹和复合装甲的估计是否存在偏差,就是那几发仓促赶制出来的100mm穿甲弹如果射击时出现问题,那卢嘉栋所面临将是一个人心尽丧的尴尬处境。
而这也是卢嘉栋最为担心的,可事情的结果确是让卢嘉栋满意的,应该说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虽然没有彻底警醒。可最起码全部冷静下来,既然如此。只要稍加引导,卢嘉栋坚信凭着中国军工科研人员独有的智慧,必将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军工发展之路来。
因而当卢嘉栋看到秦景斌、朱海峰、董方卓以及在场其他新式坦克研发团队成员或欲言又止,或面露困惑,或沉思冥想,或难言不解,总而言之,所有人的眼神中都透着浓浓的探索求知的强烈**,见此,卢嘉栋心中暗暗点了点头,随后大手在屏幕上用力一指,声音也比之前高亢许多:
“弹头直径的骤然减小,必然会出现弹体配重的问题,这个简单的道理在场的各位应该都明白,毕竟这样的穿甲弹的作战原理,说穿了就是跟装甲进行硬碰硬的冲撞,如果弹体的动能不足,自然会使作战效能大为降低,而弹体的质量却是动能提高的一项重要因素!所以........”
说着,卢嘉栋将旁边的用于数据记录的小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