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啊?”
“一百块钱一天?”
“不错啊,这个好!”
“我这人就是闲不住,小天,你这个想法不错,我支持你。”
大多数村民都很支持杨小天的这个提议。
也有少部分村民现在都还持着一种观望态度。
这些都是在杨小天的预料之中的,毕竟这种模式是一种新的玩法,不一定每个村民都能够接受。
有的村民哪怕是内心也想赚更多的钱,心里却各种怀疑和担心,这也是一种长期保存下来的小农思维决定的。
杨小天也理解乡亲们的这个态度。
毕竟很多乡亲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杏花村,连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都没有去过,指望这种乡亲一下子改变思维肯定是很难的。
“小天,我愿意把田地承包给你,我们马上签合同吗?”
陈开选说道。
陈开选毕竟是在沿海打过好几年工的,他对这种经营模式能够接受理解。
他在东莞厚街镇打工的时候,知道厚街镇的农村就是按照这种集约化的方式来运作土地的,不过运作起来不是发展农业,而是发展工业。
也不是私人运作,而是村委会来集体运作,村民都不做事,年终只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