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了这一点。
一个很简单的算法,一个五万块钱的零部件,不计算它的保修寿命,仅仅假设它的可用期限是六个月,那么两年左右折算下来,光是零部件的价格就已经达到二十万,还不包括停产停工下来四次造成的损失,就按照一次两万计算,费用就高达二十六万。
但如果是按照林瑜当初提出的那种取巧的方法,将零部件的内部拆开再取巧,这样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就会再提高一倍,两年下来的零部件就只替换两次,算上停工和替换价格,费用是十四万。
哪一个工厂不会对后面这种办法动心呢?
于是针对这种行为,纵使ay也推出了自己的售后活动,甚至在保修期限内还能免费替换,但是ay当时——其实也就是很多公司的售后都会抓着一点不放,那就是破损和私自拆卸的零部件是不能够替换和保修的。这也就是李海生他们年初斗法时提出‘超过保修期间,以旧换新三成替换’这种方式并未得到广大厂商认可的原因。
同样还是那个五万块钱的零件,哪怕是后面以旧换新三成替换,折算下来两年需停产四次,并且不能提前拆卸仪器,必须等零部件彻底坏了以后等ay的售后过来确认了以后才能补偿,那么这么一算,四次停工停产的钱是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