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方征是带着他们砍木头,搭建最简单的“杈杈房”。用的是山上随处可见的毛榉,毛榉轻便,搭建简单,两天就能围个栅栏,一把茅草盖在上面,做成个过渡居所。毛榉虽然易寻易砍,却是一种劣质木材,不耐潮、不耐虫,几个月就不行了。
方征一开始倾向于找好木材来建房,但是要达到要求的木材,不说能找到楠树,起码应是刺榆和枫木级别。附近自然条件虽然不错,但符合要求的树种并不多。方征费了老大劲才找到一颗枫木,照这个密度来看得走十几公里才找得齐一所房子需要的全部木材,而且石斧根本砍不动那种坚固的木料。
种树不是办法,他总不可能等个十年八载。
方征另辟蹊径,他看中了堆积在谷口的大量火山灰。都是当年岩浆淌出留下的。
火山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也是后世制造水泥的材料之一。水泥主要用途是把沙和石料黏在一起。方征实验了一下,在地上堆了个泥池,把火山灰用石耜——一种最古老的,形状似犁的工具铲进去,然后加入冰凉溪水。
泥池里的水先是发热,冒出咕噜噜的气泡,等冷却之后,火山灰硬化得更好,把石块黏附在一起。这里的石块主要是地面上凝固后有气孔的火山岩,不用费力去开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