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文臣插手军事,最好就是文物分家,将武举重视起来。不仅仅是要考校武艺,更要考校文化水平。当武举同文举并重的时候,情况自然会逐渐改善。而且周乾也不用担心此事会遭遇所有人的反对。因为军队肯定是会强烈支持此项改革,另外勋贵们肯定也会举双手赞成。至于文官集团的反扑,在军队不听从文官集团命令的情况下,文官集团的那点反抗,完全不够看。
周乾深以为然,不过这项计划,被周乾推迟了七八年,直到如今,时机成熟后,周乾才将这项计划推出去。一开始,就打了文官集团一个措手不及。
文官集团的人都要哭了,有大佬在早朝的时候,直接匍匐在地,嚎啕大哭。指责周乾改变祖宗规矩,这是要亡国啊。当武将没了约束,这会造成天下大乱啊。皇帝此举,是要亡国吗?气的周乾黑了一张脸,却偏偏发作不得,还得笑哈哈的同文官们打嘴皮子官司。总之周乾表面上,做出一切都好说的态度,但是私下里,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一是加强武将的文化素养,这几届的武举,好歹是选出了部分可用之人。另外文官有国子监,有翰林院。武将也该有自己的学院才行,只有如此,才不用担心武将断层,无可用之人。于是在一片纷乱的吵杂声中,武学院无声无息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