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班上在学校地压迫下定了好多种报纸、书刊.大概算下来有七八种.这样避免了同学间为看报纸书刊而吵吵闹闹,甚至有时候各不相让,打将起来.
同学们乐在其中,因为这些报纸刊物都是班费报销.那时候幼稚愚昧的我们谁会知道学校在做一些坑害人民的勾当呢?高费生每人每学期收五六百,一千多元,这是农民希望孩子成才心切,但是这些报纸书刊怎么说得过去呢?学校为了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高文化修养,每个班定三、四份报刊足够了,怎么一定就是七八份呢?
从原来的《城市日报》、《中学生文萃》、《体育报》、《文艺日报》,到后来的《城市晚报》、《中学生博览》、《经济生活报》……,算起来有七八种,这么多刊物缓和了同学们之间为争看报刊产生的矛盾,但是造成大量浪费,有谁知道?许多刊物飘荡在班级中,其实有几个人看呢?
这时期班上书刊泛滥,同学们充盈其中,说政治,论国事,谈体育…….渐渐地,在班级里分化成好多个流派.譬如,张晶为首的书香流派,这是专稿学习的,李攀为首的足坛怪论派,以李明为首的美国芝加哥飞人篮球派系.
在众多派系之外,班上还产生了三个流盟,比如,诗歌热流,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