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则一定会另行谋划,直到君臣朝会一致认同为止。与李斯交,谈话论事从来都很和谐顺当,可在蒙恬心头,却总有一种不能探底地隐隐虚空感。蒙恬是同时结识李斯与韩非地。蒙恬更喜欢孤傲冷峻而又不通事理的韩非,无论与韩非如何争吵得面红耳赤,蒙恬还是会兴冲冲地捧着一坛酒再次去纠缠韩非。根本原因只在一处,韩非胸无城府,结结巴巴地言辞是一团团透明的火焰后来,当蒙恬看到韩非子中解析防奸术的几篇权谋论说时,几乎惊愕得无以言说了能将权术阴谋剖析得如此透彻,却又在事实上对权术阴谋一窍不通,人之神异岂能言说哉虽然如此,蒙恬还是喜欢韩非,尽管他后来也赞同了杀韩非韩非与李斯,是两类人。在蒙恬看来,李斯生涯中最耀眼的爆发便是谏逐客书,孤身而去,义无反顾地痛陈秦政错失,一举扭转了刚刚起步的秦国新政濒于毁灭的危境,可谓乾坤之功也。也是从那时开始,李斯奠定了朝野声望,尤其奠定了在入秦山东人士中的巨大声望。应该说,这是李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坚持。可是,蒙恬从李斯后来地作为中,却总是嗅出一种隐隐的异味:谏逐客书并非李斯之本性强毅的体现,而是绝望之时的最后一声呐喊。在帝国文明新政的创制中,李斯确实淋漓尽致地挥洒了大政之才,堪称长策伟略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