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住宿费、材料费,甚至主要是为了人数多点赚吆喝。
造成这种局面的当然就是国人屡见不鲜的相互杀价了。
最开始只是感谢性的几百块,后来逐渐变成吸引中介把学生引来的重要利器,有一家敢给百分之十,就有人敢给二十,相互杀价直到全给!
这才是那个什么社会学教授说的剧场效应吧。
这种培训校自己都没钱赚的局面,能请好老师吗?
价廉还要物美,那就只有拼命套路化来提高升学率了。
哪里有钱有精力来搞多样化的特色培养?
这就是现实。
万长生慢慢放下账本,松开鼠标,有些哂然的靠在大班椅上看着外面阳光明媚的夏日灿烂。
被这样照着,他的心自然不会阴暗晦涩,就像对那位中年男人轰击的那样,发牢骚从来不是万长生的态度。
曾经给那位吴老师说过,这不正是个不破不立的时代么?
现在老曹又给了万长生这把刀。
可以披荆斩棘的刀。
所以即将年满二十一岁的万长生靠在椅背上,轻轻的笑起来。
曾经让他打理掌管那个年入多少位数的庙守,万长生只觉得毫无兴趣,不如躲在碑林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