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位在院里担任领导的苟老,都没有谨小慎微的恭敬,完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洒脱。
没点底气,敢这样?
不过万长生刚刚接过石头磨掉,准备认真刻一块时候,苟老凑过去想看,学生们也伸长脖子,有个男生就建议了:“开手机摄像头,投射到电视屏幕上啊!”
啊,这倒是,估计以前的篆刻课,从来都没有这样强调刀刻过程示范的。
万长生从爷爷那里就体会到,年纪大了,经验再丰富也抵挡不住衰老的自然规律,篆刻是个很讲究手部力量以及稳定的活儿。
有些刀切斧砍的风格,老年人很少能刻得出来,能刻也没万长生这么快。
他真的挺快。
学生们显然熟悉这些多媒体手法,很快拿手机镜头对准万长生的手,投射到讲台边的大屏幕电视上。
苟教授也带着惊喜的眼神捕捉:“印从书出!我反复在给你们告诫这条篆刻的结伴原则,篆刻首先是要从篆书书法里面走出来,有了书法,才有篆刻,字都写不好,怎么能刻好章呢,万长生这就是典型金石气书法,刚健婀娜!看看,这冲刀的一刀,这一刀非常关键的定下了整个作品的基调!”
万长生习惯于在篆刻时候还要顺便忽悠几句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