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腕来视察教学,打起精神专注指导,负责的主要导师还用眼神询问万长生是不是要讲课,他们好马上组织安排。
万长生笑着摆手,只是带着葛宁来参观而已,顺便踱上有小教室的二层,因为主要的教学区都转到新校区,所以这边宽松不少,二楼还有艺考生可以休息的水吧。
万长生要了杯果汁,葛宁只是点了瓶矿泉水,他的目光主要停留在这种上千人聚集学习的宏大场面上
万长生等他看,自己慢条斯理的解释:“我只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看到过他们的学习规模,艺术家的培养在很多发达国家,应该是精英培育,而不是这样工厂式的流水线出品,但还是那句话,我们中国太大了,十五亿人口三分之二都是农民,还在农业社会转变的状态,就连城市人口的教育审美都刚刚起步,所以我要用这种批量生产的方式,尽量扩大普通人对美术的理解,也尽量给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提供学习美术的机会,这样才能从他们中间发掘丢勒、米勒、高更、梵高……”
他提到的几位名声如雷贯耳的大师,几乎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如果没有欧洲地区持续数百年较高的文化素养普及哺育,是没法让穷人家的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艺术殿堂的。
曾经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