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无”, 就是指“无才”、“无律”“无德”。
“无才”指的是没有编剧的才华, 写出来的东西没眼看,没法用。
“无律”即是无视编剧行业的规则和纪律,比如同行恶行竞争压低价啊, 互相谩骂拆台啦, 收钱跑路不写本等等。
“无德”则是位于整个编剧界的鄙视链底层——通过抄袭、融梗等一系列“运作”, 偷窃他人劳动成果, 混联合署名,混得人五人六的编剧。
三无编剧榜,就是根据这三项打分进行排名的榜单。首名状元,臭名昭著,次名榜眼,千夫所指,三名探花,过街老鼠。
本应该是这样。
但是,现实往往就是打脸的存在。
娱乐圈的快速发展和资本的迅速渗透,将整个圈子飞速催熟催烂,大量涌入的资本和热钱,让所有人都看花了眼。
几年打磨一个精品剧本的情况已经几乎灭绝,三个月一个本子,甚至一个月一个本子的快速消费观念取得压倒性胜利,无数编剧团队因为高产量、能抓热点,能博眼球而异军突起,C位出道。
一个题材红了,无数团队蜂拥而上,一个剧火了,无数资本竞相入驻,剧本脱离了本质,变成了从标准流水线上源源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