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了心狠狠砍价!
换句话说,虞美琴这个制片公司,端的不是“只要拍出来,肯定有人收”的铁饭碗。100%盈亏自负,没人同情托底。
看起来很容易做到吧?
或许有看官会诧异:既然这么容易解决,为什么历史上阿狸系和腾云系那些从事内容发行的平台,都想不到呢?
其实很简单,答案是:他们想到了,但客观情况做不到。
这些公司的股权结构太过复杂,不好拆分。
一旦公司做起来之后,到了那个体量,成为了国内某个品类数一数二的平台,这时候平台的价值值多少?拆出来的独立制作公司又值多少?怎么拆?
如果每个大股东依然在拆分后的两家公司里,按照拆分前那样同等持股——那对不起,这等于拆了没拆。反正左手亏的钱就是右手赚的钱,大股东还有什么心情去枉费精力监督?
而如果不按照旧公司的股权比例拆,这时候谁留在发行公司,谁被赶到或者说置换到制片公司,就会激起很大的斗争。
而涉及到文化品牌影响力的产业,一旦股权结构乱了之后,再想梳理明白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明星、名导、名制作人、名作家、大神、大V级UP主……这些人的“个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