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浪费了。
叶法医只当他是单纯的可惜,更是重重的叹口气,并道:「让你们给提醒了,我今年回家,好坏还是要熬一锅卤汤的......」
江远不等他们把其他骨头煮出来,自己抱着颅骨,就坐到一边,开始用尺子一点点的量尺寸,做记录。
回头,这块颅骨还要再被扫描一遍,但自己量一遍尺寸是最基础的工作。
量尺寸的时间里,江远也在观察这块颅骨。
颅骨复原术历史可以追溯的很久,最早是1877年的德国解剖学家沙夫哈森提出的。
这一年,是清光绪3年,距离左宗棠抬棺入疆仅两年的时间,距离一战爆发,还有37年。
沙夫哈森的理论很简单直接,因为他发现人脸上的软组织厚度,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所
以,只要知道头部各处的软组织的厚度,就可
以推测出头骨所有者生前的样貌。
虽然是100多年前的理论了但在接下来的100多年里,颅骨复原术的框架都没有大的变化,变的只是技术。
当然,从实操的角度来说,技术的演进,只是到了那个时候才觉得简单,相隔三五十年去看,基本都是黑科技。
最早的颅骨复原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