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问过身边的大男孩,你以前一定是那处地方不可多得的鲜明花朵吧?可为什么直到最后也没有一处愿意收养你的家庭呢?
男孩回答说,有是有的,并且不少,但都被他拒绝了。法律规定收养年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的,需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但即使他那时还没有十岁,在面对有领养倾向的男女时,孤儿院也会出于人道主义询问他的意见,而每一次他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苏晓樯没有问为什么,但大概是知道原因的。男孩也说了很多曾经那时的事情,起码在那短时间里,他是反感领养这个行为的。
他以前小时经常参加孤儿院的领养活动,一众孩子整齐地坐在房间里表演才艺时,他总觉得那些眼光往往是那么挑剔和令人不适,让人想起肉铺挑选精瘦肉的食客。
爱,是的,他们通常都会歌颂那是为爱而领养。可要知道那可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就连彼此姓名都无从所知——也总是被鲜艳所吸引,看上眼后,才会去主动为这朵鲜花注入所谓的爱吧?
爱是需要培养的,所以择优而取去培养高质量的爱,余下枯枝败叶继续在废墟鲜明,直到年纪到了被剪裁到花园外去自生自灭。
大概究其所以,残酷的底部逻辑就是孤儿院这种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