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相信自己走的路是对的。
翻了一会儿,他摸到一封比较厚的信,信封上面写着寄件人是于东。
于东……王瑜有些印象,好像自己还写了两封约稿信给他,上一封应该是一个多礼拜前。
想到这里,王瑜对这封信的兴趣下降了一些。
想想看,一个多礼拜前自己才把信寄过去,现在回信就来了,中间这时间恐怕也就只够信件来回的了,对方哪有时间写稿?
这样看来,要么是存稿,要么是敷衍之作。
后者自不用说,肯定不能抱有希望。前者呢,恐怕希望也不大,因为一般像这类非知名作家的存稿都经其他杂志社筛选过。
当然也有可能是对方刚写完一篇,正好赶上自己去信,但是这种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
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王瑜打开了信封。
看到作品名《寡妇之死》后,王瑜的期望值又降低了一些。这几年,国内的报纸文刊每每会出现这样某某之死的文章,好像带上一个“之死”就能引发读者效应,卖得不错。
如果是一些新闻编辑,看到这样的作品名,可能还会感兴趣,但是对《收获》来说,这名字多少有些逐流。
但当他一口气看完之后,才发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