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种“顽固气体”氦气,并且获得了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4.2K,约零下269°C。
而1911年,昂尼斯等人用液氦冷却金属汞以研究金属在低温下的电阻行为时,发现汞的电阻并不像预期中随温度降低而逐渐减小,而是在温度降至4.2K左右,等同于零下268.98°C时急剧下降,以至完全消失。
这也就是超导体登陆世界舞台的第一步,也发现了超导材料的第一个特性,零电阻。
随后,在1933年,日耳曼国的物理学家迈斯纳和奥林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完全抗磁性。
所谓的完全抗磁性,指的是当材料处于超导状态时,将完全排斥磁场,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这种现象被称为“迈斯纳效应”。
这是超导材料的第二大特性。
而时间继续完后推迟二十年,在1957年时,巴丁、库珀和施里弗三位物理学家共同提出了著名的BCS理论。
BCS理论把超导现象看作种宏观量子效应,成功地解释了金属或合金超导体的超导电性微观机理,称之为‘宏观量子效应’。
至此,超导材料的三大特性就展露在了世人面前。
它是一种拥有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