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订单李晓凡选择了使用美国IDI和德国INGUN两家各一半的探针产品,他的策略就是让两家竞争,告诉他们一个信息:现在谁有最后的话语权!
李晓凡马上给QA科技的杰弗里回了一封邮件,告诉他:对于QA科技的探针产品他非常有信心。但是,如果QA科技想进入亚太市场,仅仅速递过来样品是不行的,需要备一些相当数量的各种型号的探针在新加坡,因为怡凡公司很可能随时需要采购。目前电子行业的运作率都非常高,讲究JIT(JustInTime,准时生产),如果等你的探针产品从美国寄过来新加坡,黄花菜都凉了!
他在邮件里给QA科技的杰弗里的建议是:一种方案是QA科技派一个销售代表过来常驻新加坡, 在新加坡设立一个产品仓库,方便怡凡公司这样迅速采购。第二种方案是邀请杰弗里过来新加坡考察怡凡公司深入沟通一下,让新加坡怡凡公司做美国QA科技公司的独家打理,把货备在怡凡公司这里……
李晓凡大概猜测,美国QA科技公司很可能会选择第二种方案,因为派一个美国来的员工常驻新加坡的成本太高了!
邮件的最后,李晓凡把西木电子工厂的订单照片作为附件发了过去,当然像价格等一些机密信息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