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附属的工程公司攫取难以想象的超额利润。
这样欧洲的工程公司分外眼红,尤其是德国,作为世界工程设备主要生产国,德国的工程公司同样享誉世界,参与竞标的重要工程可谓数不胜数。
可随着日本、韩国的崛起,以及美国在头部位置的把持,德国工程公司的竞争优势日渐衰微,不过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德国再不济老底子还在,只要稍加整合,不齐短板,能力还是可以碾压一众苍生的。
而工程用直升机便是缩小与美国头部工程公司差距的利器之一。
如果换做是其他机型,约德尔都不会这么上杆子,原因很简单,欧洲再不济也算是个直升机生产制造的产业集中地区,哪怕比不上美国和苏联,但吊打中国还是绰绰有余。
问题是欧洲直升机不但吨位普遍偏小,而且全部都是以座舱承载为主,外部吊挂不是不行,不过普遍的吊装能力偏弱。
若非如此,欧洲各国也不用进口美国的“支奴干”、“海种马”这类美式重型运输直升机了,究其根本还在直升机技术方面差上一筹。
可如果用“支奴干”或“海种马”这类重型军用运输直升机去干工程吊装,成本显然划不来,另起炉灶做个类似S—64,空中吊车这样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