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苏—27国产化尚未完成;普遍装备的歼—7改进型依旧落后;寄予厚望的歼—8Ⅱ战斗机难挑大梁之际,国内的空军航空兵部队真真是叫一个青黄不接。
正因为如此,航空兵部队继续一款技术成熟,成本不高且具备一定三代机作战能力的多用途战斗机作为一个过渡机种,填补如今空中力量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没办法,无论是十号工程还是苏—27国产化,真正能形成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跃升怎么也要等到21世纪10年代之后了,可在这之前怎么办?总不能继续干瞪眼吧?
于是空军和海军两大军种的海军航空兵一道向国内的航空工业部门下发意向书,寻求一款最大起飞重量15吨左右,作战半径1200公里上下,且基于老旧型号改装的,能够快速形成生产能力和战斗力的多用途战斗机。
当时应约的厂家一共四个,分别是东北航空集团,成功集团,腾飞集团以及宏通航空制造厂。
其中成功集团基于歼—7改进的超—7轻型战斗机以及东北航空基于歼—8Ⅱ改进的歼—8ⅡM最为抢眼。
当然腾飞集团基于歼教—7MAX改进的FNB—2000轻型战斗机和宏通厂的“猎鹰”战斗机也很不错。
不过最后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