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得到总部首长等诸多部队领导的好评。
如果按照这条技术路径发展下去,WD—70型重型航空发动机必然会走向成熟,成为十号工程、新型舰载战斗机甚至是下一代作战飞机的首选动力。
可问题是,这个假设条件前有一个“如果”,就意味着一切的一切都是虚幻。
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就在1998年下半年,总部组织了一个专家组对两款重型发动机的进展情况和成熟度进了一次摸底,结果发现,中国腾飞的WD—70型重型航空发动机尽管技术先进,能力出众,但基于第三代核心机的总体技术路径的成熟度偏低。
与之相比,AL—31的仿制版尽管技术上并不先进,但整体的成熟度较高,完全可以满足未来20年国内重型航空发动机的需求。
专家组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他们对两款发动机为期半年的高空台试验做出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也暴露出中国腾飞底蕴不足的弊端。
毕竟当时国内只有一座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中国腾飞与其没有明显竞争时,高空台自然可以向中国腾飞开放,正因为如此在第二代核心机和2.5代核心机上,中国腾飞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