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们都不买账,至于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老人的产品质量照比国外产品差得太远。
同样的消耗件儿,老人的产品全周期需要六个,而国外的品牌一个就能扛过整个生产周期。
正因为如此,哪怕国外品牌的价格贵一些,客户们也争着抢着要,因为老人的产品虽然便宜,但要是算上设备检修带来的停工、停产的损失,实际的成本远高于高外品牌。
当时的老人年轻,很不服气,既然国外品牌能有这样的性能,自己也没差到哪里去,可一动手方才知道,双方的差距可不是想象的一点点,而是隔着一条根本望不到边儿的天堑。
没办法,国外所使用的工艺、设备都是老人闻所未闻的东西,甚至有些连见都没见过。
相比之下,用五六十年代的老式机床,配合老师傅们的半手工制造,效率上低也就罢了,更关键的是性能上根本就达不到国外品牌的百分之一。
而想要达到国外品牌的品质就需要进口整套的加工设备,国外厂商开价之高简直令人咂舌。
可不上又不行,不然失去市场的厂子就得被淘汰。
于是老人当年赌上所有,进口了一批生产线,结果自己的产品刚出来,国外品牌就退出性能更高的新一代产品,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