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以至于当时的波音差点儿没直接抓狂喽。
可既便如此,波音依旧没有放弃新德里,毕竟任何产业都需要慢慢培养的吗,想当年国内的制造水平不也是差的一匹,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不也是一点点的干上来了?
所以波音对新德里的耐心还是很好的,将其视为未来20年的重要支柱,一直在维系着。
问题是20年后,新德里或许能一飞冲天,可眼下呢?
于是波音就把目光投向了日本,寄希望于提高日本在波音系列客机上的制造份额,与中国腾飞抗衡一二。
最直观的便是波音787的生产制造,日本承担了超过35%的制造比例,而中国腾飞只有30%。
从这也看得出波音的意图,那就是尽量压缩中国腾飞的制造比例,哪怕一时半刻摆脱不了,那也要尽量减少影响。
按理说通过波音787的制造比例分摊,波音应该能长舒一口气,毕竟关键的核心部件,不如说波音787引以为傲的全碳纤维大尺寸机身舱段儿;中央翼盒以及大尺寸超临界机翼全都是日本方面生产的。
与之相比中国腾飞主要承担的是水平尾翼、垂直尾翼、舵面、扰流板、机舱门以及航空座椅、行李箱之类的次一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