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的确都是淡水,但形成原因不同,也导致了一些其他的差异。”
“南极地区是一块大陆,陆地的比热容比水小的多,储藏热量的能力较弱,夏季获得的热量很快就辐射掉了。”
毕方将碎冰灌入壶中解释着。
“那里的年平均气温在-56℃左右。在低温下,经过水循环产生的水主要是以雨或者雪的形态存在,而水的凝固点是0℃,在低温下能保证雪常年不化。”
“即使到了夏季,一部分雪融化后很快就被冻成冰,因此,在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漂浮着大量的冰块,形成了巨大的冰山。”
这个观众很好理解。
南极的淡水,因为自然蒸发后变成了雪,之后溶解成冰,整个过程没有和任何盐分接触,自然成了淡水冰山。
“相比之下,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小,大部分为北冰洋。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能吸收较多的热量,而且热量散发比较慢,所以那里的年平均气温比南极要高,再加上暖流,在8℃左右。”
“海水因为各种盐类导致凝固点下降,同时,低温下海水的溶解度也会下降,高温度的海水含盐量更高,而海水再结冰时,盐分会转移到温度相对高的海水中,所以结冰后的海水就变成了‘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