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得益于毕方那一口极度流利的法语和阿拉伯语。
欧洲的“后花园”。
这个词语既可以看作是褒义词,对阿尔及利亚环境的赞美,亦可以看作是贬义词,作为曾经是法国殖民地的耻辱。
正因为被殖民过,这里的通用语言有两种,一是法语,二是阿拉伯语。
巧合的是,毕方两种都会。
阿尔及利亚女性很少抛头露面,大部分街上能见到正脸的都是“老阿”叔叔伯伯。
近年来华夏与当地有许多基建能源项目合作,面对东方面孔,大部分“老阿”还是会礼貌说一句“你好”,但是一想聊天发现大部分人英语磕巴,根本没法聊。
可一旦跨过语言障碍,融入阿拉伯语或者法语的圈子,阿尔及利亚人就会性情大变,突然跟你谈天说地,玩得好甚至还会拉你去相亲。
这种要么陌生人要么超熟人的两极关系,基本上都是通用的。
大部分华夏人在看到有外国人能够流利说一口中文时,同样会心生亲切之意,心中难免会有自豪之感。
只不过这一点在阿尔及利亚表象的更加露骨和明显一些。
这里人们的血统肤色大不相同,但种族歧视几乎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