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事件一直持续到了年底。
非洲原本就干旱,蝗虫产卵量极大,在升温和强降水的情况下,植被疯长,给若虫的生长,提供了完美的条件。
蝗虫产卵需要干旱的环境,但产卵之后便会专门分泌胶状物,导致虫卵防水性极好,渡过雨期也不会降低孵化率。
正因如此,通常情况下,大旱之后再遇蝗虫孵化前的强降雨,大概率就会发生蝗灾。
没有足够的处理手段,再加上蝗虫越多,产卵越多,产卵越多,蝗虫越多,滚雪球似的,彻底成了顽疾。
唯一能限制它们的大概只有植被大范围减少,食物不够导致蝗虫饿死。
“我前面说过,沙漠蝗虫会扩散,足迹遍布大半个地球。”
“事实上,要是不我们有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大部分东向的蝗虫群,再加上冬季东南亚盛行东北风,而沙漠蝗虫的流动主要取决于印度洋季风,我们也会被它们威胁到。”
冬季时,季风会从印度东岸北上,可紧接着就会转个圈,刮回来,蝗虫会被裹挟着回来。
而到了夏季时,风不转了,直接往下刮,蝗虫就更过不来了。
“非洲蝗虫想到我们国家来,那是逆风加山脉的双重阻挡,这才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