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者个人的好大喜功,也不是表面上高句丽使者的有亏臣礼,而是有深刻的政治原因。
首先,东北亚地区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
如后人说所“天下安危系九边,九边之首在辽东。”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就像一个簸箕,华北平原就是簸箕口,正对着渤海,而海对面就是辽东半岛。陆路上朝鲜半岛伸入辽东,通过辽西走廊,又是直通中原沃野。后来的辽金兴起,再后来的满清龙兴,乃至于日本侵华,都是从东北和朝鲜半岛开始。
高句丽和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不同,是个农业国,在东疆建章立制,稳扎稳打,做大做强。在东北要冲,力图谋求地方霸权,南征百济、新罗,开疆拓土,如果不加以扼杀,假以时日,极有可能和大唐大隋逐鹿中原。高句丽还和西北的突厥暗通款曲,如果二者一旦勾结联合,如后来的蒙满联合一样,对中原成包夹之势,则社稷江山就危在旦夕了。这样的一个高句丽,对中原来说,简直就是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打行吗?
其次,高句丽的存在,破坏着大一统王朝的宗藩制度。
所谓天子守在四夷。宗藩朝贡体系在封建社会的东亚,是维护天下稳定的大秩序。隋统一后,高句丽表面上承认是隋的属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