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大明风云录 > 第四章 忠臣赴死
    云来阁 http://www.whcui.com

    方孝孺径自回到了自家府第,他决定以身殉国,当下愤怒的在书房挥笔写下遗书:天降大乱孰知其由,奸臣得逞谋国用犹。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忠臣发愤血泪横流,以此殉国复又何求?呜呼,哀哉!绝命书刚刚写好,便有燕军闯入府内,一燕军将领道:“方先生,得罪了!”这将军人高马大,脸庞削瘦,甚是威武。方孝孺问道:“你是何人?”那将军道:“靖难大将军朱能。”方孝孺道:“原来是朱大将军,早就听闻燕庶人手下有两员猛将,堪称是燕庶人的左膀右臂。一位是张玉,此人已为铁铉铁大将军设伏擒杀。另一位便是你朱能?”朱能道:“方先生知道的真不少,过奖了。”方孝孺怒道:“我呸,助纣为虐,残暴嗜杀,你的双手沾了多少无辜百姓的鲜血,你将来必定不得好死!”朱能怒道:“我纵然是死也不会比你惨,来人,带下去。”两名燕军上前押住方孝孺双手。方孝孺喝道:“放手,我自己会走。”

    燕王朱棣终于如愿以偿登上皇位,他生的虎背熊腰,双眼如炬,鼻似鹰钩,透着天生的残暴和野心。他身上最突出的地方当然还是他的长髯,当年他府内的第一谋士道衍和尚曾经预言:长髯过脐,当为帝王。如今他的胡须果然长到肚脐处,而他也终于登上帝位,正是应验了道衍和尚的预言。如今靖难之役功成,该是封赏有功之臣的时候了。一干奋死在战场杀敌的靖难将军们在殿下等候听封。御前太监宣读旨意:大将军朱能封为成国公,丘福为淇国公,柳升为安远侯,蒙族人火真为同安侯,李远为安平侯········又封赏建文朝降将李景隆仍旧为曹国公,老将耿炳文为安乐侯········朱棣大封功臣之时又下令诛杀建文朝那些誓死不肯归顺的逆臣,这期间有很多的建文朝旧臣不甘受辱,自行了断。当中有御史魏冕,大理寺丞邹瑾等人在宫中起大火时投火自尽,另有吏部尚书张忱,翰林院编修周是修等人自缢而死。朱棣见到这些建文朝旧臣宁死也不屈服,是又敬又恨,心道:“允炆这小子竟有这么多人效忠赴死,他死了也算值了。哼,敢不服从朕者,杀无赦,朕要灭了这些人九族,看看天下还有谁敢不服朕,谁敢对朕不忠心?”朱棣又想,“如今朕手握神器,当选个吉日召告天下,正式登基为帝,但该由谁来起草诏书为好呢?”当下朱棣宣道衍和尚入殿,将此事问之于他。道貌岸然的道衍和尚笑道:“请问皇上,当今天下谁是读书人的表率?”朱棣道:“你难道说的是方孝孺,叫他来起草诏书?”道衍和尚道:“方孝孺乃当世大儒,得要皇上亲自去请他才显得皇上有诚心。”朱棣笑道:“对,对。理当朕亲自去请。”道衍和尚告退下去,朱棣迫不及待的去了关押方孝孺的牢房,见到了方孝孺,命人赶快打开他身上的枷锁,对着牢房狱卒骂道:“大胆,怎可如此对待先生?”方孝孺冷冷道:“朱棣,你少假惺惺,要杀便杀,少给老夫来这一套。”朱棣道:“先生说的甚么话,朕又岂舍得杀你,那不叫天下读书人寒心?”方孝孺道:“朕?看来你燕庶人的阴谋果然得逞了,既是如此,还来看我这阶下之囚作甚?”朱棣道:“朕此来实是有一事相求于先生。”方孝孺笑道:“你如今已得偿所愿,还会有事相求老夫?”朱棣道:“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承蒙朝中大臣们和各地的藩王共同抬举,朕惟有勉为其难了。”方孝孺道:“好一个勉为其难,那你找老夫作甚?”朱棣道:“先生文章冠绝天下,又是天下士子的表率,朕想求先生为朕写一道继位诏书,诏告天下,正式登基为帝,年号就叫永乐。”方孝孺仰天大笑不止,朱棣道:“先生为何发笑?”方孝孺道:“往日我骂你是乱臣贼子,今日却要我对你歌功颂德,岂不好笑?”朱棣强忍怒火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先生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方孝孺想了想道:“好,我写。”朱棣大喜道:“来人,快准备笔墨。朕要亲自为先生磨墨。”笔、墨、砚台奉上,朱棣果然亲自磨墨,心中暗喜:“方孝孺这老学究终于开窍了。”方孝孺挥笔在黄绢上写了四个大字,朱棣看到这四个字终于压不住了心中怒火,大吼道:“岂有此理,方孝孺,你不想活了?”他愤怒之下一拳打向牢房墙壁,那墙壁竟破了一个大洞。整个牢房都在颤动。好重的一拳,这一拳得有多大的力量?朱棣果然不愧为燕军中第一高手,也难怪他身经百战,每次都能死里逃生,成就今日之帝王霸业。方孝孺毫不畏惧,凛然道:“忠臣不侍二主,老夫早就抱定必死决心,又岂会向你这乱臣贼子屈服低头?乱臣贼子,哈,哈。”原来那四个大字正是“乱臣贼子”四字。朱棣再次强压下怒火,道:“先生为何如此仇恨我朱棣?朱棣不过是顺应天意,无奈之下才发动了靖难之役,实则是为皇上清君侧,诛奸臣小人,然而建文皇帝竟误解了我朱棣,竟然焚火自尽。国不可一日无君,朱棣只能受命于危难继承大统,以告慰我皇考在天之灵。”方孝孺道:“好个虚伪令人恶心的小人!朱棣,燕庶人,你听着,你篡夺神器,千古罪人,老夫死便死罢,诏不可草!”朱棣怒目圆睁,喝道:“你死便死罢,朕又岂能让你速死?便是死,就不怕朕株连你九族?”方孝孺大笑道:“株连九族?哈,哈,便是十族,又如何?”朱棣气得是六窍生烟,怒指着方孝孺道:“好,好,朕便如你所愿,诛你十族。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方孝孺大笑道:“你这奸贼,必遭雷击,你败于我也!”朱棣气得连连喘气,喝道:“来人,将方孝孺即刻押往刑场,给他凌迟处死,朕要看着他慢慢的受尽折磨而死,另外将他十族之内的亲属好友,只要是跟他方孝孺有一点点关系的统统给朕杀了!”就这样方孝孺所友的亲人好友,他的学生,甚至是同方孝孺说过几句话的路人都被押往刑场受死。刑场上几百口性命背缚着,跪在刑场上,等着行刑。方孝孺望着弟弟方孝友老泪横流,哭着道:“兄弟,是做哥哥的连累了你啊!”方孝友道:“兄长不必难过自责,为国而死,弟弟死得其所,能够与兄长一同赴死是弟弟的福份。临行之际就让为弟为你做一首绝别诗: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方孝孺听罢更是泪如泉涌,道:“好,好,哥哥以你为傲。朱棣,你这乱臣贼子,你不得好死!”随着行刑号角响起,监斩官下令行刑,方孝孺受尽千刀致死,惨状实不忍睹,那几百口性命也在倾刻间魂归地府。

    铁震等护着建文帝下了密道,走出密道后,便是一条大河,密道洞口刚好被茂密的野草遮住,不易发觉。这条大河离应天城已然五里余外。铁震道:“虽然我们逃了出来,但还不算安全,眼下需要做的事是要更换行装,为了不让人起疑,分成三队人马,到约定地点再会合。”王钺道:“天下虽大,但我们又该往哪走呢?往西,往南,还是奔赴海外?”铁震道:“依铁某之见,还是前往鞑靼国。太祖在时,曾命朱棣为大将军北上攻打鞑靼。朱棣残暴嗜杀,当年鞑靼国战败,那一战有过半鞑靼军投降,却被朱棣尽数杀死,这当中更有现在当政掌权的鞑靼国太师阿鲁台的亲弟弟。阿鲁台对朱棣是恨之入骨,恨不能生啖其肉。鞑靼国的百姓有很多人的亲人丧命于那一战,对朱棣都是痛恨无比,所以我们去往鞑靼国会比较安全。”王钺道:“铁大人不在朝堂,竟然知道这么多的国家大事,真乃神人也!”铁震道:“王公公过奖了,咱们还是赶紧换了行装吧!”王钺派了三名锦衣卫前去不远处的镇上打听消息,好安排好逃亡的路线。那三名锦衣卫许久才回,带了几包衣服回来,神情却都沮丧无比,悲痛之情流于脸上。一名锦衣卫道:“皇上,反贼已经抓了好多的大臣,听人窃窃议论,说是徐国公被俘遭到软禁。方先生更是被诛十族,落得千刀致死。兵部侍郎铁铉铁大人被叛徒出卖,亦不幸被俘,他死得最为惨烈,竟然被生生的投到油锅内。还有一些大臣们不甘受辱,早早的自行了断了。”这名锦衣卫说完泪水止不住的一直流。建文帝听到此,大声痛哭,道:“天哪,是朕害了他们啊,朕这个皇帝当得好窝囊,大臣们都为朕而死,而朕却苟且的活着。”铁震陡然听到这个噩耗,心痛如刀绞,惨然道:“方先生死了,我大哥也死了!”他仰天大叫道:“朱棣,我与你不共戴天,我必杀你!”

    说到铁铉的死那是充满了悲壮和传奇,永乐皇帝朱棣生平最是痛恨的有四人,曾把此四人列为心头最恨,这四人便是建文帝的三大心腹文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而这第四人便是兵部侍郎铁铉。铁铉对于朱棣来说是既恨且敬更怕。当今天下也唯有铁铉能与朱棣在战场上一较雌雄。铁铉,用兵如神,靖难之役四年来,铁铉与朱棣数次在战场上正面交锋都大败朱棣,有好几次更是差点就要了朱棣的性命。若不是建文帝听信了他人之言,中途撤换掉铁铉,改任李景隆为帅,朱棣不见得能篡位成功。铁铉被燕军押至金銮宝殿内,朱棣见到这位宿敌,决定亲自会会他。他虽然痛恨惧怕铁铉,但更爱其才,很希望铁铉能为己用。朱棣高坐在龙椅上,看着阶下的铁铉背对着自己,不免心有怒气,道:“铁铉,你也有今日?”铁铉恨恨道:“只恨战场之上没能杀了你这奸贼,数次都让你逃了。”朱棣道:“你可知道你数次差点都置朕于死地,而朕为何都能化险为夷吗?那是因为朕乃是天命所归,上天都在助朕,我皇考在天之灵也在庇佑朕。朕今日能得登大保,实乃顺应天意,谁都不能逆天行事,你铁铉也不能。所以朕劝你还是归降于朕,朕保证绝不计前嫌,加封你为我朝兵部尚书。只要你肯向朕屈服,正对着朕磕三个响头,高呼三声万岁。一切的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就全是你的。”铁铉大笑道:“铁某人岂是贪图荣华富贵之人?朱棣,你太小看铁某了,也看低了你自己。”朱棣无奈道:“你是不打算正面看朕一眼了?”话中尽是威胁。铁铉凛然道:“你便是割下我的耳鼻我也不会正面看你。”朱棣怒道:“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来人,割下他的耳鼻,放入炉火中烧烤,朕要看看你铁铉敢不敢吃下自己的肉。”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亲自动刀,铁铉瞬间满脸血肉模糊,惨不忍睹,但铁铉却没有发出痛叫声。不久,耳鼻即在炉火中烤熟,闻到一股香味。纪纲亲自端到铁铉面前,铁铉赞道:“好香。”张开嘴一口气吃下自己的耳鼻。朱棣问道:“好吃吗?”铁铉道:“忠臣之肉当然好吃。”朱棣道:“你还是不肯正面看着朕?”铁铉道:“若是正面看着你这奸贼,岂不要脏了铁某人的双眼?”朱棣气得从龙椅上跳起,道:“好,来人,挖去他的双眼。”纪纲动作利索,一下子就挖出了铁铉的双眼。铁铉大笑道:“朱棣,你终究还是败于我手,铁某人是永远不会正面看你的了。”朱棣道:“朕自有办法让你正面对着朕。来人,将他投入油锅内给炸了。”油锅抬到了大殿之上,很快便生了火,不久锅内的油便滚滚翻腾。两名锦衣卫将铁铉整个人抬起投入油锅内,铁铉很快被生生炸熟,奇怪的是屁股朝着上面,他至死也不正面看着朱棣,朱棣下了龙椅亲自过来看,命人将铁铉翻过身来,奇怪的是锦衣卫一放手,那铁铉的身子竟又自动翻回去屁股朝着朱棣,始终不正面见朱棣,朱棣仰天大叫:“天意,天意!”

    铁震将数十名锦衣卫分成三队,每队有近二十人,其中武功最强的一队跟随自己北上鞑靼,扮做商人做掩饰。另外两队分了些金银财宝留在大明境内发展势力。每个锦衣卫都有联络的信物和特殊联络记号。铁震又写下几句剑诀交给留在大明境内的锦衣卫,对他们道:“徐国公既然派你们保护皇上,可见你们每个人都是忠心耿耿的,铁某自然也相信你们。这剑诀乃是铁某人的剑术心得,望诸位好自钻研,将来对武功必有帮助,复国大业就靠我们这些人了。”锦衣卫们全部跪下:“皇上和铁大人放心,我等一定不辱使命,企盼皇上早日回来领着我们一起光复大明江山。”建文帝道:“都起来吧,留在大明更是危机重重,你们都要好自珍重。”锦衣卫们起身齐道:“为了皇上,为了复国大业,我等纵是粉身碎骨亦心甘情愿。”建文帝道:“有你们如此的忠于朕,朕便看到了复国的希望。”铁震道:“诸位保重,他日再重逢,便是我大明光复之时。”两队锦衣卫含泪而去。铁震让随行的锦衣卫将随身衣服换掉。又对建文帝道:“皇上,恐怕有一事要委屈您了。”建文帝道:“朕都落得如此田地了,还有什么委屈不能受,铁卿家只管说来。”铁震道:“此行我们扮作贩卖丝绸布匹的商人,由王公公扮作商人老爷,委屈皇上和我等一起扮作随行的跟班。”王钺忙道:“这如何使得,皇上乃万乘之躯,怎可扮成随从跟班,还是由皇上扮作商人老爷吧,不然可要折煞老奴了。”建文帝道:“王钺,你不必再说,朕相信铁卿如此安排自有用意。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能成就霸业。为了复国大业,朕这点小小委屈又算得甚么?”铁震道:“皇上有先贤之风,相信复国大业指日可待。不错,臣如此安排自有用处,实是为皇上的安全着想,咱们此行路上必然会遇到贼军设置的关卡,他们所要搜查的人重点必会放在主人身上,对普通的随从跟班自然会少些盘问和怀疑。他们也绝对不会想到皇上会扮成跟班的。”王钺道:“铁大人说的有道理,皇上,那老奴只好斗胆为之了,只好委屈皇上了。”建文帝道:“但愿此行能够平安的抵达鞑靼。皇爷爷,您在天有灵保佑孙儿吧。”铁震道:“为免让人起疑,咱们这一行人都要改名换姓,皇上,也只好再委屈下您了。”王钺道:“铁大人想得周全,那咱家的姓名便有劳铁大人给取一个了。”铁震道:“王公公既是要做大商人,便叫王大富好了。”王钺道:“好,好,那从此以后咱家便是王大富了,那皇上呢?您得给取个好的名字。”铁震微一思索,道:“皇上便叫周应能吧,取应有皆能之意,如何?”王钺道:“这名字好,普天之下也只有皇上才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应有皆能,应能,周应能,好,好。”建文帝道:“应能,好吧,就叫这名字吧。”心里却是一阵悲苦:“朕现在却是什么都没有了!”铁震又为每一位锦衣卫取了名字,从此他们这一行人便正式开始了远走鞑靼的逃亡之路。

    永乐皇帝朱棣登基后,并没有从此高枕无忧的坐拥江山,他始终害怕自己的帝位不过是一场梦而已,而建文帝朱允炆根本就没有而死。他怀疑建文帝尚在人间是有他的理由的,一是民间各地都传来发现建文帝的踪迹,虽多是捕风捉影,却令朱棣相信建文帝的确还活着;二是宫内所谓建文帝的那具烧焦了的尸体经太医查验实为一具女尸,非是建文帝的遗骸,尽管吕太后一口咬定那就是她儿子的尸身,但朱棣更愿意相信太医精准的查验结果;三是朱元璋在位之时曾留有十七块宝玺,但朱棣只得到了当中十六块宝玺,而最为重要的一块传国玉玺却不知所踪,他怀疑是建文帝朱允炆带走了。如果朱允炆真的尚在人间,而这第十七块传国玉玺又真的在允炆身上,那他朱棣的这个龙位便坐得不得安稳。传国玉玺所带表的正是皇权,有了它便可以号令天下,统领天下兵马,它若是在建文帝朱允炆的身上,那他朱棣的这个皇帝便名不正言不不顺,允炆复辟便可能成功。登基这多日来,每每睡下,朱棣便总是做着同样的恶梦,梦见朱允炆一手托着宝玺,一手持着宝剑,冷冷的笑道:“朱棣,你这篡国的逆贼,你看看这是什么?”朱棣惊道:“传国玉玺?”建文帝朱允炆道:“不错,这正是传国玉玺,你手中的十六块宝玺全是假的,你是阴谋篡位的逆贼,全天下的人都容不得你。朱棣,你纳命来罢!”朱允炆手中的宝剑直刺向朱棣的脑袋,朱棣每每这时惊醒,吓得全身是冷汗。为免夜长梦多,朱棣密召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令他暗中寻查这第十七块宝玺的下落。纪纲道:“皇上,据微臣派去的密探查知,黄子澄和姚善在南方正在大力募兵,企图对抗朝廷,又闻他二人正准备航海乞兵,臣在想,这第十七块宝玺很有可能就在黄子澄身上。”朱棣道:“好,你务必将黄子澄这老匹夫活捉回京。一定要得到这第十七块宝玺,要不惜一切代价。”纪纲领命而去。

    十多天后,黄子澄便被逮捕入京,然而他身上却并没有传国宝玺,最终黄子澄落得慷慨成仁。朱棣杀黄子澄而不得宝玺,心中闷闷难安,苦思宝玺下落:“黄子澄身上没有,那又会在谁身上?黄子澄为何要航海乞兵?难道允炆这小子逃到了海外不成,黄子澄是要去与他会合?那么第十七块宝玺便也随他允炆到了海外?当务之急须命人奔赴海外去查找允炆小儿子的踪迹,此事事关机密,又该派谁去好?”思前想后,朱棣决定派亲信贴身太监三保儿完成这个使命。当晚,朱棣密召三保太监,朱棣道:“保儿,你可知道朕深夜单独召你为何事?”三保太监跪地磕头道:“奴才愚笨,还请皇上明示。”朱棣道:“保儿,你自幼随朕左右,这几年来为朕立下不少战功,说心里话,这个世上只有几个人是朕能够信任,放心的,你就是其中的一个。”三保太监连连磕头:“皇上信得过保儿,保儿为皇上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朱棣道:“严重了,朕怎么舍得你为朕去死。保儿呀,你立下赫赫战功,朕决定赐你一个姓名,以后你便叫郑和吧。”三保太监又连连磕头谢恩,道:“谢皇上为奴才赐名,从此以后我就叫郑和了,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姓名了。”朱棣扶起郑和,道:“郑和,朕有一事要你去办才能放心。”郑和道:“皇上只管吩咐,郑和一定尽心尽力办到。”朱棣道:“民间有谣传说建文帝尚在人间,朕虽然是不信,但为了确认此事,朕决定派你去查访,据传闻建文帝极有可能远赴海外。明日朕便亲自为你送行,以通商贸易为名下西洋,实则暗中查寻建文帝的踪迹,倘若建文帝果然如传闻真的在世上,你若有幸找到他,务必将他当场杀之,夺得他身上的第十七块传国宝玺。”郑和道:“皇上英明,建文帝不死我朝终不得安宁,郑和此番下西洋必不辱圣命。”

    第二日,永乐皇帝朱棣亲率文武百官为郑和送行。郑和率兵五千,远航大型船舰十数艘,从此开启了漫长的航行。郑和一生共七次下西洋,与西洋多国通商贸易,让世界知道了东方的大国我大明朝,更使永乐皇帝朱棣的威名远播,他此行打通了与外国的贸易,促进了大明朝经济的快速发展,乃是载入史册的一大壮举,郑和的姓名也永远的载入了史册。

    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同时,又命纪纲通令全国,守好严查各处关口,绝不允许放过任何可疑之人。纪纲果真是“尽忠尽职”,秉承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枉纵一人”的精神,在全国各地肆意逮捕无辜百姓,闹得是鸡犬不宁,民怨四起。全国各地的牢房如雨后春笋般到处兴建起来,纪纲更是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对稍有姿色的女子施以淫威,不从者下场更是惨不忍睹,锦衣卫的恶名和残忍手段由此传遍全国,百姓谈锦衣卫而色变,锦衣卫成了魔鬼的化身,而纪纲更是魔王。

    永乐皇帝初定天下,一面命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找寻建文帝的下落,捕杀在逃的建文帝旧臣,另一方面为显示其帝位的正当性,更为突显其文治武功,他命翰林院侍读学士解缙主持编修一部集经史百家,至天文,地理,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都在内的诸般学问的大书,这部大书于永乐五年编纂完成,即《永乐大典》。同时,朱棣又大赦天下,兴水利,减税赋,多年征战而荒芜的田地又重新种上庄稼,百姓的日子也慢慢好起来,永乐朝的根基渐稳。朱棣素好战,安定天下民心的同时又率兵征伐四方,周边小国纷纷前来纳贡称臣,有琉球、中山、婆罗、日本、别失八里、苏门答剌、撒马儿罕等,是为藩属国,朱棣的”武功“威震四海宇内。朱棣又采纳大臣李至纲建议决定迁都到自己的封地北平,于永乐元年将北平升格改为北京,并在北京修建皇宫,即紫禁城。依托应天皇宫为蓝本,命太宁侯陈桂主持修建,紫禁城峻工于永乐十八年,永乐十九年正式定都北京,从而加速了北京的繁荣,永乐皇帝朱棣以不正当手段夺得了皇位,但他为大明王朝的巩固和发展付出了一生心血,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作为皇帝,他的确是个成功的好皇帝,这是历史的正确选择,功大于过就是历史给这位性嗜杀皇帝的公正评判。云来阁 http://www.xyyq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