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已经参与过工作,不在保密单位,被校方调过来的,都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他们的出现,为新厂减轻了部分人才方面的压力。
说实话,这个年月找这么多知识分子是很难的,大学生并不愁工作问题,能来这里,全都是校方的功劳。
何苦也将心比心,大手一挥,公章一扣,无偿援助各校一百台微型计算机,帮助组建现代化机房作为回报!
电报下达的当日,各校校长感激涕零,纷纷表示会为新厂提供更多的人才。
大概五天之内,各校第一批人员到齐,其中以西南大送来的人员最多,何苦大手一挥,额外援助五十台微型计算机作为回报。
接着,在办公室,何苦拿着档案挨个挨个的看了下去。
每个人的档案,都是独立的,这些年做过的一些事,都能在上面找到,同时,还有校方的推荐岗位。
清大、北大、华东大扫过一边之后,何苦在西南大找到了一个叫袁神农的人,此人在西南大毕业六年了,一直在某地任教。
西南大的意见是让他做一些文职工作,为橡胶工业化做一份贡献。
看到这份档案的同时,何苦深吸一口气,直接撕掉校方的推荐信,马上约见所有学生。